中文 英语

7/5nm及以上的量子效应

在未来节点上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。对他们该怎么做并不总是很清楚。

受欢迎程度

量子效应在最先进的节点上变得越来越明显,导致电子设备和信号的行为发生不寻常的、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变化。

量子效应通常发生在大多数芯片行业的幕后,被纳入一套设计规则,这些规则是由大多数公司从未见过的代工数据开发的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,铸造厂和制造设备公司是唯一受到直接影响的公司,他们一直在调整他们的工艺和产品,以应对这些影响。但随着设计缩小到7/5nm甚至更远,量子效应正成为一个更加广泛和重要的问题,最终将影响到在这些节点上工作的每个人。

该公司技术解决方案和实现总监Anda Mocuta表示:“由于缩放和相关要求,一旦某些设备的尺寸变得非常小,量子效应就会在设备中发生。Imec.“例如,由于栅极介电尺度的变化和器件内部电场的增加,反转层中的载流子不再位于二氧化硅-硅界面,而是位于下面的某处,导致有效介电厚度增加。这种效应在CMOS技术中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,它是一种量子效应。展望未来,由于晶体管体维数的降低,预计会有更多的量子效应,这是维持静电和门长减小所必需的。”

量子效应已经被观察、研究和理论研究了多年,而且不仅仅是在半导体行业。例如,量子隧穿在阿尔法粒子衰变研究中已经被记录了近一个世纪。但在芯片领域,这些量子效应表现在各种奇怪的行为中,这些行为正变得越来越成问题。

“量子效应一直都存在,”微软计算产品副总裁大卫·弗里德(David Fried)说Coventor是一家Lam研究公司.“如果不了解周期晶格和量子效应,就无法真正解决晶体管方程。问题是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理解设备的物理和电气行为的能力。如果你回到10到15年前,在我们有高k和金属栅极之前,我们在栅极的一侧有多晶硅损耗效应,还有量子限制效应,载流子通道不在晶体管的界面上。由于晶体管通道中级函数的密度,它位于稍远的位置。离界面远一点的地方是量子效应,在130/90/65nm处,它成为反转电容行为中可测量的delta。我们开始研究,了解它,并将其构建到我们的预测设备模型中。然后我们做了高k金属门。金属栅极消除了聚损耗。我们得到了更好的场耦合到通道中,并开始在技术上做一些事情来减少这些量子效应。”


图1:金属栅极在多聚损耗上的改进与相关电容和驱动电流的改进。来源:英特尔/麻省理工学院

在7/5nm及更远的地方,与量子效应相关的问题又多了一套新的担忧。

GlobalFoundries的CTO Gary Patton表示:“你可以看到线边缘粗糙度增加,可变性增加,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可能出现开口和短路。”这意味着你必须优化基本规则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EUV工具的产量。”

内存问题和方向
闪存是芯片制造商首次亲身体验量子效应的地方之一。从几年前开始,NAND内存公司报告称,在数据进出内存的方式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不规则现象。

VLSI Research首席执行官G. Dan Hutcheson表示:“这是闪存转向垂直NAND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“问题是你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。系统是为在随机世界中工作而设计的。但当你进入量子世界时,应该起作用的东西就不起作用了。而且没有足够的电子来测量哪里出了问题。”

目前正在进行研究,以尽量减少电子穿过薄材料的隧穿。其中一种方法是自旋晶格,它可以定位或“包含”杂散电子。自旋传递扭矩(STT) MRAM利用电流而不是磁性来改变电子的自旋。

哈奇森说:“多年来,隧道挖掘的问题是实施起来太慢、太难。”“量子效应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材料足够一致,从而避免这些问题。这是一些大型设备公司一直关注的领域。”


图2:电子波函数示意图,显示通过厚与薄势垒的隧穿。来源:纳米科学仪器

栅极隧道效应是引入高介电常数栅极材料的关键原因。为达到理想的等效氧化层厚度而增加的物理厚度减少了隧穿。但在高级节点上,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栅极氧化物会随着其他特征一起收缩。

观察量子效应
进入量子物理学的世界,量子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子的双重性质的函数,既是粒子也是波。虽然物理学家已经研究这些概念几十年了,但它们远远超出了电气工程的范围。但场在7/5nm及以上开始重叠。

Imec的Mocuta说:“有些方面我们理解得很好,也可以处理,比如通过阈值电压调整来解释Vt的变化。”“大多数方面我们都可以很好地建模和理解,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旋钮来部分缓解。有些方面可能仍然是本质上的基础。”

列表按节点递增。“有散射效应,”考文特大学的弗里德说。“比如体积反转。当我们开始讨论非常薄的finFET器件,甚至纳米线,而不是有表面反转,突然之间,设备完全耗尽了。你把它打开,电线的中心会在边缘之前反转。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效果,但其背后的理论仍然是相同的。我们理解它,研究它,并将其构建到设备模型中。”

虽然量子物理学家可能会称其为基本原理,但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可能相当复杂。

弗里德说:“如果你回顾文献,就会发现有人以某种方式、形状或形式写过它。”“这些影响中有很多预测能力。当你需要建立一些模型时,量子效应就成为关键,无论是结构模型、制造模型还是器件电模型,这是它最困难的地方。这些设备是如此之小,而我们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它们置于稳定的边缘。所以这些影响是相互关联的,具有挑战性。随着每一项技术的发展,从第一个人开始研究7nm技术,到进入量产阶段,都需要数年的时间。在这些年里,你遇到了一些影响,你会问,‘这里发生了什么?“你开始深入研究,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影响,也是一种影响。在这些年里,你会遇到一些相互关联的事情,这些事情你没有想到会发生,也不知道会发生,然后你把它拆开,解决它。”

影响并不总是明显的。例如,Imec的Mocuta指出,晶体管主体缩放逐渐成为维持静电控制的必要条件。量子效应表现为更薄的翅片,最终将迫使采用纳米线或纳米片的全能栅极晶体管结构。

这一步已经不远了。三星晶圆厂本周公布了其晶体管路线图,其中包括引入gate-all-around场效应晶体管从3nm开始使用纳米片。Yongjoo Jeon,首席工程师三星代工他表示,PDK的初始版本将于明年上市,GAA fet的量产将于2021年开始。他说,这些芯片的功耗和性能预计将提高约20%,而前几代技术的功耗和性能仅提高了约30%至40%。

Mocuta说:“在物体的非常小的尺寸上,半导体带结构被‘量子化’,因此,例如,载流子的能谱不是连续的,而是只允许离散的能级。”

这种量子限制有几个可能的后果。其中包括:

晶体管阈值电压变化。
•状态密度(DOS)的变化,或可用于电流传导的载流子数量。
•载流子注入速度的变化。

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变化可以很容易地纠正与工艺技术。Mocuta说,但是DOS和载流子注入速度的变化会导致器件的驱动电流变化。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这些晶体管构建的技术的性能。

她说:“有时这些是有益的,而有时则不是,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轻易纠正。”“如果晶体管主体尺寸在7纳米或以下,这些量子效应在硅中就变得很重要。”

随着栅极长度逐渐减小以适应缩放,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。一种是晶体管的OFF状态,在这种状态下载波更容易从源极-漏极隧穿。这将导致OFF电流的增加和更高的功耗。这通常发生在小于10nm的栅极长度。Mocuta说,第二种情况是当载流子传输变得越来越弹道化时,这种情况发生在20nm以下的栅极长度处。

“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散射中心非常少(从而提高了电流驱动和性能/速度),”她说。“下一个节点将把鳍宽进一步缩小到7纳米以下,栅极长度进一步缩小到20纳米以下,使量子限制和弹道输运更加明显。”

结论
目前尚不清楚量子效应将如何影响5纳米以下的设计。显而易见的是,有更多的影响需要处理,整个供应链将需要更多的工程设计。

量子效应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新奇事物,而不是一套关键的设计标准。在未来,这种情况几乎肯定会改变。在7纳米以下,芯片制造将更深入地挖掘电子工程和量子物理学的交集。最大的问题是,这最终是否会导致能够利用这些效应的技术进步。例如,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利用自由电子来改变半导体的带隙。这项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。

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是,量子效应将只是一种新的、昂贵的麻烦,需要在更多的设计中进行管理。现在还言之过早,到目前为止,很少有人谈论它。

-Mark LaPedus对本文也有贡献。

有关的故事
5nm设计进展
在功率、性能和面积方面的改进要困难得多,但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3nm的大麻烦
开发复杂芯片的成本可能高达15亿美元,而功耗/性能效益可能会下降。
晶体管选择超过3nm
复杂而昂贵的技术一直被规划到2030年,但目前尚不清楚扩展路线图会走多远。



5个评论

Mdf 说:

你可以打赌,1nm是目前经典晶体管模型的极限。到那时,量子计算机就会出现。

卡里莫夫 说:

伙计们,当你们继续缩小晶体管时,时钟速度仍然很可怕。也许是时候推出新设备了?有机晶体管?

安德烈 说:

超过10GHz我们将进入无线电频率,cpu引脚将开始共振,通信变得几乎不可能,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频率更新。

应答器10 说:

10千兆赫是很好的无线电频率。

一些人 说:

无线电频率(无线电设备使用的频率)以千赫兹开始。

留下回复


(注:此名称将公开显示)

Baid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