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 英语
知识中心
导航
知识中心

标准

标准在任何行业都很重要。
受欢迎程度

描述

早在20世纪70年代,一家名为Calma的公司就用通用计算机和图形显示器制造了一种工作站。这是用来创建布局数据的新兴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。那时候还没有以太网,实际上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方式非常少。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磁带。Calma需要一种在机器之间传输图形数据库的方法。第二代机器带来了更新的二进制传输格式,他们称之为图形数据库系统流格式II或GDS II。该标准在40年后仍在使用,直到2001年才开始努力定义一种可能的替代格式——OASIS。

标准实现了工具和流程之间的兼容性,并且当每个工具供应商必须定义相同类型的功能时,可以消除浪费的时间和精力。在80年代早期,当EDA行业刚刚兴起时,它并不关心兼容性问题。此外,所需的许多核心功能(数据库、图形系统等)没有合适的标准支持。每个供应商都很乐意将用户锁定在他们的流程中,他们为所有东西设计了封闭的数据库。这不仅使他们的系统变得有粘性,而且还阻止了小型初创公司利用他们的基础设施。

用户之所以拒绝,是因为他们想把每个类别中最好的工具组合在一起,而不是接受集成的平庸。1983年开始了电子设计交换格式(EDIF)的工作,这是一种中立的格式,可以使数据在专有数据库之间移动。每个供应商都在其内部数据库和这种中性格式之间编写翻译器。尽管EDIF 1.0在1985年就发布了,但在EDIF 2.0发布之前又花了三年时间,并且足够可用来实现最初的目标。它也成为了ANSI/EIA标准。

1984年,一家名为Gateway Design Automation的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叫做Verilog.这种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,并被一家新兴的合成公司授权Synopsys对此节奏在1990年收购Gateway,并继续开发该语言和与之配套的模拟器。

大约在同一时间,美国政府的一个项目设计了超高速集成电路(VHSIC)硬件描述语言(HDL),或更常见的称为硬件描述语言(VHDL),基于为软件定义的ADA语言。1987年,该语言成为IEEE标准1076。在最初的VHDL标准中有一些漏洞,例如缺乏任何可用的数据类型来表示逻辑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形成的小组和工具开始基于这个标准出现。

Cadence开始担心,如果他们不让Verilog成为开放标准,整个行业就会转向VHDL, Cadence和Synopsys的强大组合就会失去。因此在1990年,Cadence成立了Open Verilog International (OVI),并在1991年将Verilog语言的文档转移到OVI进行继续开发。OVI既改进了该语言,又试图使其尽可能与供应商无关。1994年,它被移交给IEEE和一个更正式的标准化过程,出现为IEEE 1364

这个行业现在有两种语言。它们不是像EDIF那样的交换语言,而是可以用来驱动流中所有其他工具的源语言。这有助于刺激行业内的创新,并出现了更好的工具。它还使规模较小的EDA公司能够与规模较大的EDA公司并肩作战。然而,两种相互竞争的语言的存在被描述为EDA行业代价最大的错误。

EDA行业从那以后发展了很多,今天我们有组织创建了无数的标准。关于何时制定标准的问题,业内存在争议。标准化提供了互操作性,这是采用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然而,也有人认为标准会阻止或减缓创新。


相关的实体


相关技术

Baidu